兩岸核能學術交流
鑒於中國大陸近年核能 產業發展發迅速,在反應器設計上也漸趨成熟自主、電廠建造能力已臻國際水平。透過此兩岸核能科技學術交流機制,以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與設施訪問方式,一方面能讓我方瞭解大陸的核能科研發展現況,二方面可以傳達我方在原子能應用的安全邏輯,逐步體現兩岸在原子能應用技術相互補益的共識。核能科技協進會與大陸中國核學會,遂於1996年簽署合作交流備忘錄,同意就核能學術科技定期舉辦交流、互訪活動,近年在雙方核能學術與研究機構的支持下,迄今已連續每年輪流異地 (第一屆、第三屆、第五屆、第七屆、第九屆、第十一屆、第十三屆、第十五屆、第十七屆在台舉辦,第二屆、第四屆、第六屆、第八屆、第十屆、第十二屆、第十四屆、第十六屆第十八在大陸舉行) 舉辦過十八屆學術交流研討會。
歷屆研討會交流的方式,(以在台舉辦為例)會有以下組成:
(一)主辦單位:財團法人核能科技協進會、中國核學會
(二)承辦單位:財團法人核能科技協進會、中華核能學會
(三)協辦單位: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、國立清華大學、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、益鼎工程股
份有限公司、泰豐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等
(四)贊助單位:放射性物料管理局、輻射防護協會、新亞建設公司、龍華科技大學、財團法人中華 民國輻射防護協會、財團法人核能資訊中心、工業技術研究院、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、 士宣生技股份有限公司、泰興工程顧問公司、新亞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、俊鼎機械廠股份有限司、行家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、凱技股份有限公司、誠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亞炬企業股份有限公司、福臨股份有限公司、公元資訊股份有限公司、鋐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、南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、富特茂股份有限公司、台灣核能級產業發展協會等
(五)研討會主題與報告重點專題的設定,例如第十七屆的內容即包含以下兩主題:
1.原子能應用之技術與安全(核電、核廢、輻射、核醫)等
2.核能產業技術/人才培育
(六)設定效益,(以第十七屆為例)即設立推廣及加強原子能應用技術及安全(核電、核廢、輻射、核 醫等),提升核能產業技術經驗之交流與合作,強化兩岸原子能應用及核能產業之安全、效率
及高品質等多項目標。
(七)預期獲得核能資訊:(以第十七屆為例)
1.中國在核能技術的發展如華龍一號、壓水堆CAP1400、先進小型堆及低溫供熱堆之發展。
2.核電維修運轉技術的交流,核電站運維技術以作為兩岸未來核電維護之技術交流。
3.廢料(尾礦庫無害化處置和綜合利用探究)、污水治理、幹貯設施技術、輻射監測等之互動瞭解。
4.其他原子能應用如醫學用途(質子治療)的發展。
(八)技術參訪與討論:安排實地參訪學術機構、研究設施、核能電廠、核燃料製造、廢料處理單元 、核能支援產業、核醫單位等。
(九)研討會成果:歷屆雙方參加研討會的核能從業人士數約70~130名,邀集中國核能學會及台灣核 能機構、民間企業,發表專題報告15~25篇。